
作品号:Op. 19
创作时间:1787–1795年(贝多芬20岁左右,早于《第一钢琴协奏曲》)
首演:1795年3月29日,维也纳,贝多芬亲自担任独奏
乐队编制:独奏钢琴、双管制管弦乐队(长笛、双簧管、巴松管、圆号、小号、定音鼓及弦乐)
调性:降B大调(明亮而典雅)
乐章结构:
灿烂的快板(Allegro con brio) – 奏鸣曲式,充满活力
柔板(Adagio) – 降E大调,抒情如歌
回旋曲-很快的快板(Rondo. Molto allegro) – 幽默轻快,技巧华丽
创作背景
早期风格:
受海顿、莫扎特影响明显,但已显露贝多芬的个性,如更强的动力性和钢琴技巧。
反复修改:
贝多芬对这部作品并不完全满意,首演后多次修订,直到1801年才正式出版。
“第二”实为“第一”:
虽编号为“第二”,但实际创作早于《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》(Op. 15),因出版顺序得名。
音乐特点
第一乐章:
乐队引子轻快明亮,钢琴进入后展现流畅的音阶与琶音。
发展部调性转换大胆,预示贝多芬中期作品的创新。
第二乐章:
降E大调的慢乐章,旋律优美如咏叹调,钢琴与木管乐器(如双簧管)对话。
第三乐章:
回旋曲式,主题活泼幽默,钢琴技术性较强,结尾炫技。
与《第一钢琴协奏曲》对比:
更接近古典风格(莫扎特式优雅),但钢琴部分已更具主导性。
乐队编制较小,突出钢琴的歌唱性。
历史意义
承前启后:
延续古典协奏曲传统,同时为贝多芬中后期协奏曲(如《第五“皇帝”》)奠定基础。
华彩乐段:
贝多芬未留下原始华彩段,后世钢琴家(如克拉拉·舒曼、布伦德尔)常自行创作。
关于商品:乐谱是PDF格式文件,高清原版,无水印,无广告,欢迎大家前来下载!
关于发货:购买后通过百度云盘链接发送至你的,乐谱是高清完整版PDF格式,可自行提取文件转存或下载。本人全天在线,需要可以直接拍下,自动发货,无需等待。
关于退货:若不是高清原版、用不了、您不满意,二话不说给你全额退款。
服务宗旨:诚信经营,用心服务,永久售后,终身维护。
需要可以直接购买,付款后会自动跳转链接进行下载。
加入本站VIP,免费下载本站全部资源:黄金会员1888,钻石会员7888。解压密码www.yuepuku.wang。客服微信17159868646











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